主页 > 智能硬件 > 保育钧(江苏省浙江商会的聘请名人顾问)

保育钧(江苏省浙江商会的聘请名人顾问)

2023-09-16 关注次数:

四川弘道经理学院成人学历中心正不正规?

如果不小心报名入坑,后期资料不全,考试报名没有及时通知你这样的问题多的是,而且经常不回复,回避问题,不理你。

中国品牌发展组织委员会 的领导都是谁?

首席顾问:保育钧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组长、部主任、编辑委员、秘书长、副总编兼秘书长、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1996年调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首席顾问:解思忠

国民素质研究专家,曾任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司长,现任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副部长级),兼任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已出版10部国民素质专著,代表作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国民素质忧思录》、《观念枷锁》和《国民素质读本》,合称“国民素质三部曲”。近年来应邀就人的素质,以及与社会、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演讲,有《国民素质演讲录》一书出版。

首席顾问:艾丰

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高级记者、哲学研究者及社会活动策划者。曾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现为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名牌培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工业联合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被誉为“中国品牌之父”。曾经为海尔、长虹、青岛啤酒、颚尔多斯、郎酒集团等20多家国内著名企业做过战略咨询、企业文化策划等活动。艾丰先生曾获得我国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吴玉章奖和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范长江奖。已经出版的著作有《世纪宏论》、《中介论》、《三做谈》、《名牌论》等十五部著作。

主任:冯并

冯并,1945年生于河北。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经济日报》评论部主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经济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现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行主任:解艾兰

解艾兰,女,毕业于部队院校,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曾任国家机械委质量技安司司长;兵器工业部质量技安局局长;机械科技委委员;兵器工程师再教育大学副校长;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理事长;《中国质量》杂志主编;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技促进委员会委员等。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名牌与市场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会长、北京思兰品牌科学研究院院长。

副主任:刘彤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1991年参加工作任中华工商时报社总编室编辑,1996年,被报社派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与当地华人商会合作创办《欧洲工商时报》。1997年初,刘彤调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主办的《中国资产新闻报》任总编室主任。1999年6月,刘彤参与创办了《财经时报》并任总编室主任。2000年年底,刘彤调《中国企业报》任副总编辑,2003年2月任常务副总编辑,主抓采编业务。刘彤参加新闻工作13年来,一直从事财经新闻编辑报道工作。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1997年至1999年期间,刘彤先后获得中国报业协会好新闻奖三次。2003年2月,由刘彤主编的《大变局——中国企业新闻启示录》一书获得“走向卓越丛书”优秀作品一等奖。

秘书长:李祝义

商务管理大学本科,学士学位,EMBA在读。现任《中国企业报·品牌专刊》主编,百年品牌网CEO,中国品牌发展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管理培训推进行动组委会副秘书长。在近10年的经济新闻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尤其在品牌营销、传播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策略。服务过上百家企业的品牌营销、传播和策划工作。

副秘书长:杨先军

财新传媒的公信力委员会

为保证新闻独立性,财新传媒设立了公信力委员会。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由拥有崇高声望的政商学界人士组成,独立于财新传媒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于总编辑任免及编辑方针的设定拥有决定权。

公信力委员会主席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公信力委员会委员

保育钧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徐泓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肖梦 《比较》杂志执行主编

青木昌彦 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

拥有稀有姓氏是种怎样的体验?

1、当两个稀有姓氏相见,定会“惺惺相惜”,“稀有”遇“珍贵”的感觉

《2013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新闻发布会》开始前,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偶遇华夏幸福基业副总裁轷震宇,“保”“轷”之间就上演一段趣闻。

2、有种骄傲,厚重,踏实的感觉

比如:“姜”姓用“低调”“踏实”“重情重义”来描述该姓氏的性格特质。

3、内心会有一种“孤独感”

毕竟稀有姓氏总人口数不会太多,和其他姓氏相比不免显得单一。

4、血脉归属感

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更加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稀有姓氏无所不包,用一句网络语来说就是“没有什么不可以”,十二生肖罕见姓,在两岸都有后代。

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一共收入3625个姓氏,台湾学者王素存著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有7720个,而大陆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里共记录各种姓氏11969个。这其中最常见的是单姓,复姓和三字姓也不少,最长的姓氏竟然有9个字。

除字数不一之外,千奇百怪的姓氏也层出不穷,比如以颜色为姓:红、绿、赤、橙、青、蓝、紫,五彩斑斓;方位词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姓氏;从“第一”到“第五”的姓氏都有后人;甚至“啊”“哦”这样的语气词也是姓氏。

江苏省浙江商会的聘请名人顾问

2006年,江苏省浙江商会在南京市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商会的第一届领导班子。聘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现任世界银行经济委员会主席迈克尔·斯宾塞、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程万琦、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李仁及浙江省人民政府经协办主任姚少平等领导担任商会名誉会长;还聘请重要人物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多个顾问团。经贸类顾问有: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俞晓松、原国家劳动部部长郑斯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原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张志纲、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等;科教文卫顾问有:香港理工大学和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澳门科技大学校务长唐嘉乐、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中科院院士王颖、陈洪渊等。2006年12月16日,江苏省浙江商会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非国有经济的中国非国有经济界人物

全国人大常委原副委员长、中国非公有经济年鉴主编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全国政协财经委副主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中国非国有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晓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伟、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国等。

小平您好谁写的

小平您好,该词汇起源于国庆35周年(1984年10月1日)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的口号标语。该

小平您好(人民日报 王东 摄)

词条已成为人民对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这个时代的情感怀念。该词语是这

小平您好(人民日报 王东 摄)样诞生的: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

游行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们在游行队伍行进中打出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此画面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电视画面记录的瞬间。“小平您好”,诞生于1984年国庆游行:电视镜头及时转向了游行队伍中间,年轻大学生队伍高举着一幅绿底黑字的大型横幅---是北大生物系学生的杰作---集中充分地表达出人民的共同愿望。“小平您好”,出现的过程:1984年10月1日4时多,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护卫着这把“花束”进入了游行的“行列”。游行队伍到金水桥边时,郭庆滨、常生、于宏实等打开横幅,一个经典场面就这样诞生了。“小平您好”,由常生执笔,写在了4张绿色大纸上,外面绕以彩带,顶端缀以纸花,横标变成了一把高大的花束。“小平您好” 的意义:这句话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像是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实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邓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小平您好”,亲切地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最能表达对党中央的领导、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认同,对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无比热爱和崇敬。

1984年10月1日。中断多年的国庆大典再度盛大上演。绚丽的彩车,整齐的方队,威武的坦克,还有首次亮相的洲际导弹和卫星,依次从天安门前通过。突然,人群中一阵喧闹。“小平您好”,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面朝天安门,高举着这条朴素而特别的横幅。

人民日报记者讲述拍摄“小平您好”幕后故事

“小平您好”,一句最简单的问候却发自肺腑。这也是当时人们共同的心声。因此,虽然它转瞬即逝,却从此铭记在人们心里。

小平您好 贺延光 摄

小平您好 贺延光 摄在亲历者眼里,历史的发生也许有很多偶然性。但历史之所以能成为历

史,则有其必然性。

1/125秒

1984年10月1日。中断多年的国庆大典再度盛大上演。绚丽的彩车,整齐的方队,威武的坦克,还有首次亮相的洲际导弹和卫星,依次从天安门前通过。

《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王东在金水桥南架好了器材。他将一个1000毫米的长镜头对准了城楼,以便及时捕捉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写;又在脖子上挂了一台装了标准头的莱卡M3,用来随时拍群众场面。

人们情绪高涨,举着“改革开放”、“2000年翻两番”这样的大横幅,挥舞着花束,昂首阔步地走过来。

突然,人群中一阵喧闹。“小平您好”,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面朝天安门,高举着这条朴素而特别的横幅。

北京大学生物系1981级学生张志排在方队第一个。这时,他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和同学们一起欢呼,笑容灿烂。他们昨晚的心思终于如愿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是两次预演都没有出现过的,看上去也不那么正规。电视镜头扫过横幅,马上意识到这是规定之外的“动作”,立马切换画面。现场很多记者一下子都愣住了。

“有点意思!”王东来不及细想,“咔嚓、咔嚓”摁了两下快门。历史就在这1/125秒中定格了。

数秒钟后,横幅就消失了。大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继续向前拥去。这么几秒钟的一闪而过,成了那一年最响亮的口号。因为它第一次用最亲切的话语道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心声。自此,它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横幅诞生

横幅是张志和他的同学一起制作的。从1984年上半年开始,他们就在为国庆游行做准备,主要是走队列和练集体舞。

9月30日是最后一次排练。指挥部要求他们明天走过天安门广场时都挥舞蓝色的花束。因此,晚上同学们一起聚在宿舍里扎花。“都是一样的颜色,我们都觉得有些单调。”

这时,一个叫常生的北京同学从家里回来。他看到花直皱眉头。“太没创意了。应该写句标语,做条横幅,

左边的举旗者张志

让全世界都看到我写的字。”大家都举手赞成。

左边的举旗者张志

1981年3月20日,当广播里传来中国男子排球队在关键战先输两局后,连扳3局,最终战胜朝鲜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资格时,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这次写点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育要改革”、“改革要加速”、“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一个个口号提出,又迅速地被否定。隔壁宿舍的几个同学也加入进来。

这时,有人建议表达一下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之情。他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1975年,邓小平刚复出整顿经济时,张志就听父亲在家里偷偷赞扬邓小平的决策正确有效。这在12岁的张志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紧接着,是恢复高考。“有盼头,有希望了。”张志的父母不再被认为是知识分子臭老九,他自己也顺利地考入了北大。

“邓小平万岁!”“都什么年代了,还搞个人崇拜!”“要不就问声好吧。”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赞同。

“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您好!”又觉得句子长了点。于是,简化成:“邓小平同志,您好!”同学们越发兴奋,干脆把姓氏也省略掉,直呼:“小平同志,您好!”

于是,常生拿来一张纸,找不到那么大的毛笔。他就把抹布卷在棍子上,蘸着墨汁,写下了“小平同志您好”六个大字。

没有做横幅的布。他们就瞄准了一个同学的新床单。把六个字往床单上一比划,发现床单不够长。“要不把‘同志’两个字也省去吧。”

本来很热闹的宿舍里,一下子静了下来。“那时候,我们平时说话都不会直接称呼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一般都会加上职务。直接称小平显得很冒昧。”

不过,他们再一想,又觉得没什么。毕竟这是对领袖最真诚的问候。于是,他们就用订书机把“小平您好”四个大字订在了床单上。

庆典展示

按规定,国庆游行不许私自夹带东西。于是,为了将横幅带进场,他们又开始“密谋”。他们先是在杆子顶端点缀了一些纸花,再在杆上缠满彩带。于是,横幅就被伪装成了一把巨大的花束。

郭建崴和曾周两个个子较矮的同学负责携带。几个高个子同学将他们团团围住做掩护。此时王东也在忙碌着。

他直到下班前才获得了这次国庆大典的采访证。天安门前为记者准备的台子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他赶紧四处找人帮他做一个一米见方、两米高的台子。深夜,他将赶制好的台子送到金水桥前。

第二天,10月1日。天有些阴。清晨,张志他们从城西前往天安门。他没想到他们的举动将永载史册。

王东则从城东出发。他也没想到自己将拍下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张照片。

为了将横幅顺利带进场,郭建崴和曾周特地穿上了实验室的白大褂,把横幅藏在里面。他们甚至想好了托词——如果有人问起,就说白大褂代表他们专业。

还好一切都很顺利。快到天安门时,他们又把横幅转给高个子的同学。

几分钟后,他们向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小平您好”!

“咔嚓、咔嚓!”王东连摁两下快门,记录了这一历史瞬间。

队伍欢腾起来。带队老师催着他们喊:“快跑,快跑!”

慌乱中,横幅掉到地上,再也找不着了。这也成为张志他们心中永远的遗憾。

照片见报

回到宿舍后,同学们都很兴奋。李禹开心地说,打出标语后,他看到小平同志冲他们挥手微笑了。

然而,没过多久,一个同学的弟弟打电话来说,他在西单路口看游行时,听两个警察说,北大这帮小子太胆大了。那个同学就建议他们赶紧躲躲。

于是,几个人有的回了家,有的去了亲戚家。

《人民日报》编辑部里,王东这两张“小平您好”的照片还被扔在桌上。电视直播时,编辑们都看到了这个场景。当时,他们就一起议论,这么好的画面不知道本报的记者拍到了没有。

晚上做版时,却都犹豫了。一版编辑拿起来,又放下了。四版(国庆摄影专版)编辑也将这张照片挑了出来,想了想,也放回去了。新华社和《解放军报》送来的照片里都没有这个画面。新华社和本报的文字稿里也都没有这个细节。不知道是不是有精神,不让发。

他们选了一些中规中矩的照片。画面中,欢乐的学生举着“祖国万岁!”“我有一颗中国心”等标语。

“小平您好”眼看就要被淘汰了。最后,二版还需要几张照片。“好,就是它了!”当时的二版主编保育钧一眼就看上了“小平您好”这张照片。

10月2日,“小平您好”见报。新华社紧接着也深入采访报道。“小平您好”传遍大江南北。

张志他们这才松了口气。

广为流传

照片刊发当天,王东的朋友,时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许川给他打来祝贺电话,称赞王东拍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果然,《小平您好》这张照片获得了当年的最佳新闻照片奖。

新华社摄影部在1984年国庆报道的总结中说:“这次报道中的重要失误,是漏拍了北大学生高举‘小平您好’横幅游行的场面。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这条横幅比起那些巨大的模型和彩车,的确是过于朴素了,然而它在国内外人们心目中的反响,却异常强烈。电视台的摄影师和《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分别通过荧屏和照片突出地表现了这条横幅,新华社却发不出一张这样的画面。漏拍这个镜头,绝非一时疏忽,症结在于新闻敏感不强。”

《小平您好》几乎成了王东的名字。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刊物使用这张照片。仅《人民日报》便刊发过7次。中华世纪坛甚至还据此做成了浮雕。

无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给王东写来书信,表达内心的认同。浙江省江山县一位叫严肃的老同志来信说:“我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县文化馆馆长、工会主席,因‘极左’路线多次受政治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的处境随着党的政策的改善而改善……前年新建了二层楼房。饮水思源,我们所以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党在新时期的政策好。我除了愿尽晚年余力进行私人办校,培养人才来报答党的恩德外,想寻求一幅《小平您好》的大照片,端庄地悬挂在中堂上,鼓舞全家对四化发挥工作积极性。”

照片在神州大地流传。天津市和平区文化馆的鲍和平还以此为题创作了歌曲:

往日失去的欢笑,今天又挂上眉梢;往日捆住的双脚,今天又踏上金桥;往日咽下的歌声,今天又跳出胸槽;小平您好!小平您好!往日冰封的土地,今天又荡起春潮;往日搁浅的航船,今天又鸣笛起锚;往日失落的一切,今天又加倍来到;小平您好!小平您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曲曹火星还特地为这首歌谱了曲。

《小平您好》就此留在了人们心里。张志如今已是北京一家药厂的老总。在其公司一进门的楼梯上,《小平您好》悬挂正中。

保育钧(江苏省浙江商会的聘请名人顾问)

张志说,并非是他们打出横幅,创造了历史,而是因为他们是在向邓小平致敬。那是小平的力量。

张志很感激邓小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张志便辞职下海,创办药厂。在此之前,民营企业涉足制药业是绝无可能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小平同志的这句名言一直摆在张志的办公桌上。


相关文章